综合新闻
深圳先进院团队参与完成“无人艇载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首次湖上应用
8月23日-8月3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材料所海底勘探技术与装备实验室(黄逸凡正高工团队)的郑江龙等人在河源市万绿湖开展了“无人艇载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首次湖上应用。该任务依托中山大学张培震院士团队研究项目,来自广东省地震局、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等多家单位10余人参与完成本次任务。
万绿湖(新丰江水库)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是深港重要的供水地,也是华南地区水利水电开发、防洪最大的工程建设。该水库是广东省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世界上四座发生过震级大于6级的水库之一。近年来,该水库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愈发频繁,2023年2月以来新发生的两次地震均超过M4.0级,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次新丰江水库调查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基于无人艇载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查明该区域可能存在的发震断裂的分布特征和最新活动性,为综合评估库区未来强震危险和广东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
本次调查采用的“无人艇载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由深圳先进院海底勘探技术与装备实验室联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依托于实验室“青年人才支持项目(No.SML2021SP318)”进行研发,解决了无人艇地震观测系统设计、低功耗震源、远程采集控制和数据质量监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的无人艇搭载和作业。
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历高温、雷暴、大风、地震等多种恶劣天气,项目组成员充分利用“无人艇载地震勘探系统”适应性强、机动性强、效率高等优势,克服万绿湖地形复杂等不利因素,在短时间内完成有效测线100余公里,采集的数据将进一步用于分析和解释新丰江水库频繁地震的诱发因素,有助于防灾减灾措施的有效制定和实施。
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推进无人艇载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的研发,以无人化、集群化和智能化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实现该技术在近岸工程地质调查、海上风电场地质调查、海底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无人艇载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系统湖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