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创新知行荟”开讲可穿戴医疗健康技术

时间:2017-08-09  来源:创客学院 文本大小:【 |  | 】  【打印

  8月6日,高端科普活动“创新知行荟”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活动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主办。 

  在活动中深圳先进院研究员王磊博士做了《可穿戴医疗健康技术的未来展望》的专题报告,吸引了300多名市民前来聆听。他介绍,柔性微机机电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对可穿戴医疗健康服务的信息通信产品走向小型化、低功耗、高速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的新型穿戴式生命信息智能获取装置将有助于提高心血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降低心血管患者的死亡率,这对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立项了面向可穿戴医疗健康服务的柔性微机电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部署项目。该项目针对柔性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经过一年多的开发,项目已经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中期验收,取得的阶段成果主要包括开发具有透气性、柔软度、高粘附性的聚合物层材料的图案化电极;完成连续采集心电信号的图案化金属电极的小批量制备;同时,搭建基于模拟预处理和异步采样技术的全新芯片架构来解决心电采集系统核心芯片的低功耗设计问题。目前样机系统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性能优化,预计在2018年底进行小批量生产。 

  在该项目中,图案化金电极采取了柔软、贴合度好、生物兼容性好、成本低廉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为衬底;采取lift-off等微纳工艺,制备出可在体采集心电信号的图案化金属电极,并研究不同电极材料、不同电极线宽以及不同测试方式等因素对心电信号的影响。在无扰式心电信号采集方面目前已经完成低噪声,低频率,低功耗生理信号采集芯片的研制,完成低功耗、小型化心电贴片式监护仪板级方案设计。项目通过开发一体化集成电极、低模量封装的电生理信号采集IC与信号采集器件,研制出适合在人体上舒适穿戴的柔性微机电系统功能样机,开发人体信号感知算法。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人体生理电信号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等提供一种安全舒适、稳定可靠的体表接口。 

  “创新知行荟”活动通过邀请国际科技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影像产业、脑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分享,通过专题演讲、圆桌对话、成果展示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传递最新科研与产业进展。 

王磊博士做《可穿戴医疗健康技术的未来展望》专题报告

报告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