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荣获八项深圳市科技奖
一等奖全市最多
1月2日下午,2018-2019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深圳会堂隆重召开。会上公布了深圳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荣获8项科技奖,包括市长奖1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青年科技奖1项,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一等奖获奖数全市第一,深圳先进院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市长奖的单位。
深圳先进院副院长郑海荣研究员获得深圳市科技奖的最高荣誉——市长奖。他长期扎根深圳从事高端医学成像技术与装备研发与转化,以高分辨快速成像为目标,在超声或磁场与生物体互作用的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验技术上取得了原创性的突破;带领团队研制了新型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快速磁共振成像设备,实现了产业化、促进了民族品牌高端医疗设备创新和崛起,改变了我国高端影像核心技术缺乏的被动局面。
此外,郑海荣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声镊理论及其操控效应”项目获得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组专注声镊的研究十余年,提出了声辐射力离散表达框架和计算理论,克服了经典多重散射波方法仅能处理球或柱状散射体,在可以解析表达的理想声源中所受声辐射力的局限;首次实现了全空间、大范围任意声操控移动,突破了声镊的操控精度;发展了基于声镊技术的超声给药、神经调控、分子影像等新应用,促进了声镊技术与学科的发展。
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梁栋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快速磁共振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磁共振扫描速度慢这一重要瓶颈问题,以不同快速成像策略的融合、无伪影快速成像理论与方法以及射频线圈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为研究重点,成功研制一体化快速磁共振成像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用于脑卒中早期筛查和脑功能研究的高端应用。
深圳先进院集成所副所长吴新宇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全自主移动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一等奖。该项目完成了全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高效移动的本体设计、静态环境情境感知、动态环境语义认知、未知环境高精度定位与导航等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实现全自主移动机器人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基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低成本健康创新技术及集成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一等奖。该项目结合医工科技创新和规模化应用示范,研究基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低成本健康创新技术,推动基层医疗适宜技术开发和医疗设备研制。促成国家卫计委在全国批量部署村级医疗专用设备政策的落实,带动全国20万家村卫生室设备更新,1.5亿人口直接受益。
深圳先进院数字所周启鸣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辅助决策平台及其在中亚国家的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科技进步奖(社会公益类)二等奖。该项目研发了中亚生态环境集成数据库、中亚生态环境决策服务系统,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亚地理空间高性能数据挖掘系统,首次使用资源3号卫星数据在境外展开验证工作,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支持。
深圳先进院数字所所长乔宇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复杂视频的深度表征和理解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二等奖。该项目面向智慧城市、互联网、机器人等对视频理解技术的重大应用需求,提出了轨迹卷积特征、中心损失等原创性方法,被广泛引用和使用。项目研发技术成功应用于商汤等企业的产品,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应用,取得了优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深圳先进院脑所脑功能图谱与行为研究中心蔚鹏飞博士获得2019年度青年科技奖。他多年来致力于脑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发展高时空精准的神经环路调控技术体系方法,研发非侵入脑功能调控的技术和装备,在脑科学成果创新转化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主持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发任务,获得“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同时,作为深圳市青年科技协会常务理事,为我市青年科技活动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一度的深圳市科学技术奖旨在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自2012年以来,深圳先进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已获得22项市科技奖,本次大会获颁8项奖项更是创历史新高,进一步体现了深圳先进院的创新精神与科研实力。
郑海荣(左一)获颁2018年度“市长奖”
获奖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