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学科发展与产业应用 千余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齐聚深圳
第四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深举行
7月7日至8日,第四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1000余位来自海内外的合成生物学领域青年学者、学子齐聚鹏城,就合成生物学的最新前沿热点议题进行交流。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协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办。
合成生物学正是催动原创突破、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前沿代表,被称为继DNA双螺旋发现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所催生的基因组学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基因组合成与编辑、优质元件与底盘设计、线路设计和动态调控、代谢工程、基于基因和细胞的疾病治疗、环境修复、新技术与理论、生物安全与伦理以及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新增合成生物学产业化这一模块,邀请了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作大会报告并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产业上的应用。
此次论坛会上,3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分享了最新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成果和进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学中心主任Chris Voigt教授认为活细胞中DNA编码的遗传线路可以被预测甚至设计,团队开发出了一套Cello算法,将DNA序列转换成Verilog代码,进行生物序列功能的可视化展示,并在活体细胞内构建任何人工基因线路和逻辑运算器等功能调控系统。日本神户大学Akihiko Kondo教授在报告主要讲述开发新的平台技术,如基因组编辑和大型基因簇合成系统,及其在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并希望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直接用于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的生产。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深圳大学蔡志明教授重点阐述合成基因线路治疗代谢性疾病、肿瘤,以及诊疗试纸条快速检测疾病标志物。蔡教授的报告让与会者了解到医学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正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全新的诊疗策略。
合成生物学在国内的发展可追溯到2008年,虽然晚于欧美6年左右,但却在短短数年间发展迅猛。据统计,目前中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论文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二,占全球论文总量的10.61%。我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正在从工业领域,向农业、医药、健康和环境领域不断深入发展,呈现多领域齐头并进的迅猛发展态势。在基础理论方法、化工材料合成、新生物元件、药物合成以及医疗、农业、环境等领域形成了若干研究团队;在合成生物学基础理论、代谢途径正交设计、新酶设计、化学分子的生物合成等方面,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基础和条件。
“三年的时间,我国合成生物学的青年学者力量呈现出数以十倍的增长,凸显了合成生物学领域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学科交叉融合最有可能产生新的火种,青年人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我们希望此次青年学者论坛可以激发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火花。”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所长、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协会会长刘陈立表示。
“合成生物学通过工程化的手段,不仅仅为解析生命活动的基本运作原理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也为解决人类在能源、环境和健康等领域的挑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副所长、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协会副会长戴俊彪表示,“此次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正是为在这一年为合成生物学领域做出出色贡献的青年才俊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作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2015年,一群活跃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发起组织了首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旨在着眼于最前沿的合成生物科学理论与技术,紧密链接世界顶尖水平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为国内外志同道合的青年合成生物学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渠道。前三届论坛分别在2015、2016和2017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机构承办。
2018年第四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即将召开的消息一出,立即吸引了国内外1000多位青年学者和学子的关注和踊跃报名,论坛讨论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十分广泛,包括基因组合成与编辑、优质元件与底盘设计、线路设计和动态调控、代谢工程、基于基因和细胞的疾病治疗、环境修复、新技术与理论、生物安全与伦理以及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等,其中许多热点的研究实力与国际前沿并驾齐驱。本次论坛由青年人担纲主角,大部分报告人是80后,亦有多位90后青年才俊崭露头角,让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容纳1000人的会场全场爆满。在提问和讨论环节,与会者坦诚地各抒己见,针对科研问题进行辩论。同时,产业界的参与也激发了跨界合作的火花。
论坛现场
千人会场座无虚席
部分与会嘉宾及学者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