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新华网:“数”立信心|樊建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时间:2020-04-29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video:2020.4.28 新华网:“数”立信心樊建平专访]

  新华网深圳4月28日电(吴梦帆 黄璐璐)疫情期间,深圳科研力量如何对疫情防控发挥积极作用?对科研机构的启发意义是什么?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深圳先进院多学科交叉17支团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攻关,科研攻关领域涉及大数据防控、药物筛选、药物研发、快速检测、预防消杀等多个方面,肩负起国家级科研机构的使命担当。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新华网 黄璐璐摄

  打造“微创新体系” 持续保持创新活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发展下,深圳培育出的一批新型科研机构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它们不仅是源头创新的生力军,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樊建平介绍,作为新型科研机构,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今天3000余人规模,从早期以集成技术为主,到今天布局人工智能、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材料学等前沿科学领域,截至2020年4月,孵化企业达968家,专利申请总量达8905件,累计输出人才1.3万。

  深圳先进院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其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的突破。不同于传统科研机构,深圳先进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而成。樊建平介绍:“共建三方在深圳先进院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及管理支撑。”

  在管理模式上,高校和传统机构大多实行学术团队制,强调自由探索,而深圳先进院则实行中心制,强调团队攻关。“面对大型的战略研究课题,先进院组织多个研究中心同时攻关,形成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优势。”樊建平说。

  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深圳先进院逐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科研、教育、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在产业合作、科技服务、成果孵化等探索中不断释放出科研力量,迸发创新活力。

  全球揽才寻“好种子” 打造“人才森林” 

  创新靠人才。先进院已连续三年获得深圳市“人才伯乐奖”,也是深圳市第一个两次获得深圳市科技奖最高荣誉“市长奖”的单位。截至2019年底,先进院的“海归”人数超600名,博士后人数达552人。

  “14年来,我们坚持每年到世界各地招揽人才,在疫情发生以前,每年我都要出国2-3趟,了解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同时把聚集在科技前沿的人才招揽回来。”樊建平说。

  樊建平表示,深圳先进院就好比一个花园,人才就像种子,资金和管理加起来也不如种子的作用重要。深圳先进院要打造的是一片人才“森林”,找到“好种子”尤为重要。

  在广泛吸收人才的同时,深圳先进院也向外输送了一批适合市场的人才。“深圳先进院设立末位淘汰制度,近三年每年人才流动率保持在15%-18%,既保障了先进院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又以科技人才输入的形式反哺上下游产业经济发展。”樊建平说。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推进“从0到1”基础研究 

  日前,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建设。樊建平表示,新方案下,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深圳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关键。

  樊建平认为,“深圳主要的优势聚集在政策机制和产业基础等方面,但对标世界其它创新之都,本地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会让深圳在未来发展的人才寻求上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的缺位,在源头创新上的短板也会影响深圳的转型。”

  樊建平表示,源头创新要补上短板,深圳须向国际尖端创新发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完善基础研究实验室和相关基础装置,以及加速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在发力源头创新之外,深圳更要抓住代表未来的突破性技术发展机遇。源头创新是补短板,发力新技术则是开辟新域。要着眼于未来,关注新型创新业态,才有可能抓住机遇,促成全球科技中心的新转移。”樊建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