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深圳先进院:引领新型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新旗帜
深圳先进院主楼。
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左二)在实验室做研究。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之年。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深圳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和创新力,引领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围绕“双区”建设,深圳培育出的一批新型科研机构成为重要驱动力。从一二十年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先后落户,到如今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华大基因研究院等遍地开花。目前,深圳的省级新型科研机构已达46家。
它们不仅是源头创新的生力军,夯实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根基,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以深圳先进院为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基础源头创新、产业协同创新,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华南智力高地,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走向市场,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源头,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突破传统体制机制 激发科研机构创新活力
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今天3000余人规模,从早期以集成技术为主,到今天布局人工智能、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材料学等前沿科学领域,孵化企业达968家,专利申请总量达8706件,累计输出人才1.3万,扎根深圳13年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新型科研机构的典型。深圳先进院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其作为新型科研机构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的突破。
不同于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科研机构大多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政府和发起单位共同组成。深圳先进院就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而成。
“共建三方在深圳先进院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及管理支撑,而深圳先进院也将持续发挥纽带作用,一方面打造大湾区创新枢纽,另一方面搭建中科院与深圳市的合作桥梁。”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
在运营方式上,深圳先进院坚持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设立末位淘汰制度,改变以往给人才贴“永久牌”的评价机制,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性。
“与传统科研机构固化的人力资源状况有所不同,深圳先进院近三年每年人才流动率保持在15%-18%,既保障了先进院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又以科技人才输入的形式反哺上下游产业经济发展。”樊建平说道。
管理模式上,高校和传统机构大多实行学术团队制,强调自由探索,“慢工出细活”,而深圳先进院则实行中心制,强调团队攻关。“特别是面对大型的战略研究课题,深圳先进院科研组织多个研究中心同时攻关,形成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优势。”
正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深圳先进院这类新型科研机构逐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研、学、产、资四位一体的“微创新体系”,在产业合作、科技服务、成果孵化等探索中不断释放出科研力量,迸发创新活力。
面向国际前沿学科领域 补齐基础研究“短板”
科技创新有个“玉米论”——大家都想吃爆米花,如果不去种玉米,哪会有爆米花。唯有强化基础性科学研究,才能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内生原动力。
“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长期以来是深圳的短板。”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板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布局与投入不足,缺少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及创新载体等。
近日,科技部、发改委等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并确定深圳正式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布局高水平研究平台,就是为科技创新“种玉米”。该负责人表示,根据方案,深圳将支持一批基础研究机构建设,大力培育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三发”一体化的新型研发机构。
事实上,以深圳先进院为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的兴起,不仅有效地填补了深圳基础研究资源的先天不足,也为深圳培育发展新型科研机构提供经验和启示。
成功制备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以定量公式揭示生物迁徙进化策略;原创大分子新药AS1501获得临床批件;研制出140纳米超分辨3D活体生物光学显微镜;自主研发的超薄芯片临时键合胶材料替代美国进口……仅2019年,多项重量级科研成果在深圳诞生。
这些产出于深圳先进院的重大成果或见刊于《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或打破“卡脖子”技术,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国之重器”,助力国际前沿学术舞台上不断发出“深圳声音”。
“发力源头创新要抓住代表未来的突破性技术发展机遇。”在樊建平看来,深圳必须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向国际尖端创新发力,未来在核心技术和核心价值创造上占得先机,掌握市场的话语权。
瞄准突破性技术,深圳先进院着力融合信息技术(IT)与生物技术(BT),重点布局机器人、生物医药、大数据、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材料学等领域,2019年共发表论文1461篇,其中CNS系列文章14篇,自然指数上升至23.45,在深圳市科研机构中位居第一;新申请专利1515件,PCT324件,授权665件,在中科院体系中排名第一。为夯实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根基、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深圳先进院是中国科技研究的一个亮点。”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高度评价称,它关注国家需求,重视战略研究,着力填补短板,因此技术十分前沿,总的来讲,供给高端创新资源,为我国的整体科技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搭建高质量平台 厚植“人才森林”
深圳向来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在深圳先进院“三个一流”的建院目标中,“人才一流”被列在首位。作为深圳先进院的“人才伯乐”,樊建平不遗余力多次组队到海外招聘,以确保博士员工60%以上从海外引进,形成高端科技人才的聚集效应。
深圳先进院坚持“但求所用、不求所有”的人才观,通过设立“高级访问学者”岗位,吸纳知名学者非全时工作。目前,在院兼职的客座教授217位,与全时中青年骨干和优秀的年轻博士和学生组成三级人才梯队,在学科把握、队伍建设、人才评价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
“先进院就好比一个花园,人才就像种子,资金和管理加起来也不如种子的作用重要。如果种子就是灌木种子,怎么长得成参天大树呢?”在樊建平的理念中,深圳先进院要打造的是一片人才“森林”,找到“好种子”尤为重要。
2019年,深圳先进院新引入全职院士2人、“杰青”3人,新获批“优青”4人。截至目前,人员规模已达3364人,其中“海归”超600名,博士后在站人数达552人,中科院体系排名第一。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先进院已连续三年获得深圳市“人才伯乐奖”。副院长郑海荣获得深圳市科技奖最高荣誉“市长奖”,使深圳先进院成为第一个两次获得市长奖的单位。
高质量平台及创新载体为人才创造施展才干的机会。2019年深圳先进院新增5项省部级科研载体,包括中科院定量工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脑联结解析与调控重点实验室等。牵头建设的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已在光明科学城破土动工。
此外,依托深圳先进院建设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简称“中科院深理工”)将成为下一个聚集人才的“强磁场”,首场招聘会便吸引了近百名教授学者,建成后将以“三院一体”模式,为国家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
协同产业转型升级 解决“两张皮”问题
对于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驱动作用也十分明显。由于新型科研机构投管分离、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科研成果必须面向市场,加快新技术的产业转化,因此迅速地拉动了深圳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有效解决了科技与产业脱节的“两张皮”问题。
这当中,“国有新制”模式下的深圳先进院发挥了综合性科研机构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的功能,在协同产业创新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2019年深圳先进院与产业界合作项目金额达6.95亿元,累计合作金额达19.74亿元,其中不乏华为、商汤、中广核等龙头企业;新增孵化企业209家,累计孵化企业达968家,其中包括上海联影、中科乐普等行业“独角兽”;新增持股企业38家,累计持股263家,占股部分目前总估值达76亿元。
“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后,是企业建设研发能力的捷径。在企业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成为深圳先进院帮助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樊建平介绍道。
据了解,目前深圳先进院已与比亚迪、深信服等46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累计联合招收博士后118人,累计共建联合实验室102家,通过共同建立实验平台、双导师培养机制,持续为企业输送高端人才。
行业协会是连接研发与产业的重要纽带,深圳先进院积极投入行业协会及产业联盟建设。10年前由深圳先进院牵头建设的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如今会员企业近500家,产值近1000亿元,已发展成为国内机器人领域会员个数和产值规模最大的地方性协会。
面向新兴产业,2019年深圳先进院还牵头成立了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电子材料技术创新联盟、深圳市脑认知脑疾病学术与产业联盟、亚洲合成生物学协会,构建起学术与产业间的桥梁。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评价称,深圳先进院10多年来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与产业发展结合方面成绩突出,许多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走在前面。“深圳先进院在很多领域的研究目标明确、转化能力高,符合建院定位和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可以说不负众望。”
自1996年首个新型科研机构在深圳试点至今,已过去24个年头,在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科研领域创新和产业协同创新上,新型科研机构建设已逐步形成“深圳模式”。去年9月,科技部印发《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鼓励设立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这意味着发源于深圳、实践于深圳的新型科研机构模式已经得到高度认可,先行示范区的首个示范样本已初现蓝图。
《深圳特区报》2020年4月1日A7版报道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004/01/node_A07.html#content_84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