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科学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热土”

时间:2018-08-01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鸟瞰先进院
        

  ■本报记者 张晴丹 

  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3.0 T超导磁共振设备成果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3年前,该设备一经推出便在行业引起极大震动,一举打破洋品牌垄断的局面,里面的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就诞生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

  近年来,先进院积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我国首台超声肝硬化检测仪、彩色弹性超声成像仪、世界首创超声深脑调控方法及验证系统等相继从这里“走出去”。

  新的理念、有活力的团队、灵活的体制机制……无数充满激情的科学家在这里点燃了心中的梦想。多年来,先进院在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上独辟蹊径,开创了一系列先进做法,成功转移转化多项技术,并孵化了数百家企业,成为声名远播的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热土”。

  “先进院科研活动强调以‘顶天立地’为准则,在前沿技术研究上要瞄准科学前沿,同时科研成果要接地气,满足产业需求,为我国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的建立做出贡献。”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

  聚焦国际视野,打造人才高地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先进院创办之初的定位就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

  先进院的磁共振、超声、PET等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与装备都出自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影像中心)。诺贝尔奖得主劳特伯是磁共振成像的发明人,能够以劳特伯的名字命名,还要归功于劳特伯与影像中心创始人梁志培教授的师生之缘。

  名字定下后,由于“劳特伯”这块国际学术界影像专家都认可的金字招牌,再加上张元亭、梁志培等生物医学工程学术界资深专家的指导,影像中心不仅确立了研究方向,还吸引更多的国际一流人才加入团队。

  这些回国的青年学者在先进院搭建的科技舞台上快速成长,五六年后产生了包括王立平等一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引领新的发展方向、取得丰硕成果。

  “先进院在做的就是栽好梧桐树,创造最佳的平台和外部环境,吸引这些‘凤凰’归来,在这方面,深圳在全国是做得最好的几个城市之一。”先进院党委书记杨建华表示。

  创新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一颗种子的生长离不开沃土,知识产权的产生和转移转化也需要良好的环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各研究单元知识产权杂乱无章的状态,先进院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对知识产权归属、知识产权的保护等进行了严格规定。

  “而且,为了鼓励科研、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还把这个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先进院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夏洪流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仅如此,先进院制定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还规定对发明人、研究团队的奖励比例不低于50%,对激励科研及管理、支撑人员参与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还会深入课题组或提供上门服务。先进院积极响应中国科学院的知识产权专员政策,积极组织科研与管理人员参加中科院的知识产权专员培训,尤其鼓励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参加培训,这样的培训使项目组逐渐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知识产权的“专员”。

  这些“专员”在知识产权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知识产权的“上引”“中跟”“下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项目组专利申请的质量把关作出了较大贡献,让不少研究中心的意识由“要我申请专利”转变为“我要申请专利”,由“申请专利”转变成“申请好专利”。

  我国专利申请正在从以“量”取胜迈向以“质”论英雄的阶段。为了提高专利质量,自2016年底开始,先进院不定期对近150件专利申请文件(提交专利局之前)进行了质量评审,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对代理人和代理所的监管,同时提高了专利的普遍文本质量,为下一步转移转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7年,先进院共申请专利1303件(包括南沙所申请91件),其中PCT申请和国外专利申请共计194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数据,先进院的PCT申请量已领先于美国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

  加强运用推广,开创运营模式 

  近年来,先进院积极开展专利成果转化工作,孵化了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深圳中科乐普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德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中科汇康技术有限公司等横跨健康与医疗、新能源与新材料、机器人、大数据与智慧城市领域的多家科技型公司。

  目前,先进院累计孵化企业总计逾727家,持股超过199家,估值百亿级1家,10亿级3家,超过5亿元的3家,超过1亿元的26家,新三版挂牌企业3家。

  此外,先进院还积极探索产业与资本紧密结合的运营新模式,以多模块、多要素互动的方式拉动社会资本。设立中科育成、中科昂森、中科融信、中科创客等投资基金,定位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多个投资领域,有效助推重点领域的成果产业化,使得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顺畅,产、学、研、资形成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的有机整体。

  先进院率先涉足基金投资业务。中科院系统内的科研院所开展基金业务鲜有先例,为何先进院敢于吃这“头啖汤”呢?

  “在中科院新建研究所里,先进院第一个尝试基金管理业务,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先进院院长特别助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黄澍介绍,“我们发现一些成功企业家对科技股权投资很感兴趣,渐渐的,科技股权投资成为管理财富的一种新手段,社会上涌现出很多风险投资基金,这显示出资本对科技的强烈需求。”

  这些资本要找合适的机构合作,发现先进院是科研领域中极具开放性和国际化的单位,于是纷纷上门寻求“联姻”。他们主要看中先进院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对企业和项目的技术领先性和可靠性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今年是基金运作的第五个年头,我们现在有的公司已具备上市条件,有的投资要逐渐退出,那么手上就有了更多资金,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把基金管理做得更专业、规模更大。”黄澍说。

    《中国科学报》2018年8月1日第8版报道: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8/8/337685.s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