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人民网:中科院首届“率先杯”大赛决赛在深圳打响

时间:2018-07-24  来源:广州日报 文本大小:【 |  | 】  【打印

 捕捉小天体示意图。

  原标题:我们要去外太空摘星星

  当一颗流星划过天际,一辆在暮霭沉沉里行走的班车上,他突然想到了要把小天体插翅膀、穿外套为我所用……

  当过目不忘的最强大脑出现在电视比赛中,在闪烁的电视机前,她突然想到了要用人工智能和电子芯片帮助人类思维重建……

  这些就是科研工作者们的脑洞,而且不仅仅是脑洞,他们还正在将之变成现实。

  从7月17日开始,中国科学院第一届“率先杯”未来技术创新大赛决赛在深圳打响。在科技界人士看来,这是一项寻找颠覆性未来科技的比赛;在普通观众看来,这绝对是一项项“突破天际”的脑洞大比拼,而且打开的每一个脑洞,都已经走在变成现实的路上。

  让记者带你先了解一下科研工作者们的这些脑洞吧。

  太空怒火:小天体操控与利用 

  这个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系统的四家单位联合承担,项目负责人是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系统仿真与论证技术研究室主任助理李明涛研究员。

  李明涛说,小天体划过天际,空爆能量等效于原子弹爆炸,恐龙灭绝的假说之一就是小天体撞击地球。小天体蕴藏宝贵资源,太空采矿未来可能成为改变全球经济结构的新引擎。

  李明涛用一段诗般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研究这个项目的初心。他说,“童年时,我常对着满天繁星和银河发呆;少年时,我痴迷于宇宙无穷的奥秘;长大后,我成了一名航天人,参与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小时候埋在心里的种子不断发芽、成长……”

  李明涛的这个项目提出对地球“擦肩而过”的小天体进行操控,使具有危害性的小天体能够为人类利用。他的设计是给小天体装上发动机,插上飞翔的翅膀,使其安全进入地球轨道上空;给小天体穿上“拉风”防热减速外套,使其安全着陆无人区,从而实现摘星计划。这样一次性可以拖回百吨级小天体,颠覆目前公斤级的取样返回方式,促进规模级太空资源开发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创意最初是在班车上萌发的。李明涛和同事每天要坐往返中关村-怀柔的班车上班,他们常常在班车上讨论这个话题,然后有一天灵感突然爆发了。李明涛说,“在一趟暮霭沉沉的班车上,给小天体插翅膀、穿外套的想法偶然迸发出来,像极了童年那划破天际、一闪而过的流星。”

  他说,“尽管听起来是科幻,但我坚信技术方案是可以实现的。非常高兴的是,我们遇到的几乎每位专家都给予了正面评价,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电子记忆:面向未来大脑重建的记忆革命 

  原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副研究员、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张叶女士,现场介绍了她的参赛技术项目——“面向未来大脑重建的记忆革命”。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大脑的“电子记忆”。

  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记忆永远地保存下来,也都很羡慕那些最强大脑过目不忘的本领。“电子记忆”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个痛点。它不仅仅有记录和存储的功能,通过背后的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还可以应用在很多的场景。

  比如这个随身记录的装置,它有亲子识别功能,在你玩游戏刷朋友圈的时候是不记录的,但是如果你和孩子进行互动时,它识别出这是一场亲子活动,那它就会记录下来整个过程。如果你是个旅行爱好者,当你到达风景区,它会自动识别这是一个风景场景,然后就会开始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如果你是一个商务人士,当走在大街上突然碰到了一个人,它会提醒你,他是否你的客户,让你不忘记他的名字,为你珍惜每一个建立人脉的机会……

  这个技术项目的另一个核心技术是“思维重建”。张叶说,“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你大脑的处理方式。并用此来训练人工智能模拟你大脑的决策系统。”

  据了解,张叶如今已经组成团队开始创业,成立了一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高科技公司“长光芯忆”,跟深圳、东莞的一些企业都有合作,正在计划把这个项目进行产业化。(文/图 记者王纳 通讯员姜天海)

    人民网:2018年7月18日报道 http://gd.people.com.cn/n2/2018/0718/c123932-3182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