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第四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在深举行 论道学科发展与产业应用
央广网深圳7月7日消息(记者黄倩)第四届合成生物学青年学者论坛今天(7日)上午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启,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逾千位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学子将在两天时间内就合成生物学的最新前沿热点议题展开探讨交流。
论坛上,30余位专家、青年学者分享了国际最新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成果及进展,并围绕基因组合成与编辑、优质元件与底盘设计、线路设计和动态调控、代谢工程、基于基因和细胞的疾病治疗、环境修复、新技术与理论、生物安全与伦理以及合成生物学产业化等进行深入探讨。
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学中心主任Christopher A.Voigt教授认为活细胞中DNA编码的遗传线路可以被预测甚至设计,其研究团队已开发出一套Cello算法,可将DNA序列转换成Verilog代码,从而实现生物序列功能的可视化展示,并可在活体细胞内构建任何人工基因线路和逻辑运算器等功能调控系统。
日本神户大学Akihiko Kondo教授则在报告中主要讲述开发新的平台技术,如基因组编辑和大型基因簇合成系统,及其在微生物细胞工厂构建过程中的应用,并希望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直接用于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的生产。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深圳大学蔡志明教授重点阐述合成基因线路治疗代谢性疾病、肿瘤,以及诊疗试纸条快速检测疾病标志物。蔡教授的报告让与会者了解到医学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正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全新的诊疗策略。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协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主办。相较于前三届,本次论坛新增了合成生物学产业化这一模块,邀请了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作大会报告并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产业上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由青年人担纲主角,大部分报告人为80后,亦有多位90后青年才俊。主办方表示,三年时间,我国合成生物学的青年学者力量呈现出数以十倍的增长,凸显了合成生物学领域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学科交叉融合最有可能产生新的火种,而青年人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希望藉此次论坛激发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火花。
相关链接: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生物学领域新兴的一门学科,是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进化系统学、生物化学、信息学、数学、计算机和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发展迄今,已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医疗技术以及探索生命规律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多个国家认为是颠覆性前沿技术,也被称为是继DNA双螺旋发现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所催生的基因组学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目前,合成生物学已进入“第二次浪潮”:即通过生物探索的本质与工程构建的特性相结合,从改造细胞内网络结构来模仿一些工程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以进行学科的概念实现及应用示范,到将细胞作为“底盘”及“可编程”整体,开发有效组装策略,测试外源元件和模块加载后的适配性,组成精细,可定制化的生物应用系统。
合成生物学在国内的发展可追溯到2008年,虽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6年左右,但在短短数年间却发展迅猛。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二,占全球论文总量的10.61%。我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正在从工业领域,向农业、医药、健康和环境领域不断深入发展,呈现多领域齐头并进的迅猛发展态势。在基础理论方法、化工材料合成、新生物元件、药物合成以及医疗、农业、环境等领域形成了若干研究团队;在合成生物学基础理论、代谢途径正交设计、新酶设计、化学分子的生物合成等方面,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基础和条件。
央广网:2018年7月7日报道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0707/t20180707_5242939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