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央视《新闻直播间》:【未来已来】在微观世界 破解和再造生命

时间:2018-01-02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video:12.29]

 

  2017年,梦想正在无限地接近现实。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科学家们,通过跨学科融合的精湛技术,在DNA的微小结构中,仅仅从一个细胞开始,再造生物世界。2017年,他们用精湛的技术、融合创新,与人类的衰老、疾病竞跑、探寻着生命的奥秘。

  2017年1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3D打印人工卵巢科研团队在国内率先构建了多种三维立体卵巢支架,实现了离体原始卵泡的激活、发育与成熟,并发挥卵巢功能。

  2017年3月,中国的一支联合研发团队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成功用化学方法合成了酵母的四条染色体。

  2017年12月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正式成立。该研究所拥有3个中美院士实验室、12个海归PI实验室,“国际基因组编写计划·中国”也同时启动。

  美国科学院院士 杰夫·布卡:你们和中国同行们已经对我们的项目产生了惊人的影响。这不仅仅因为你们为这个伟大的项目提供经费和人员,最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很大程度上展现出想法和创造力的双向共赢, 这也是为什么GP-write中国中心的成立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进步。

  原始卵泡的大小在微米级,所以这个3D卵泡的房子也十分微小。科学家们要根据自己的科研需求,找到合适的具有伸缩性和支撑性的材料,同时,又要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构造,难度无异于在半颗绿豆上建造一幢房子。

  央视记者 张春玲:科学家们仿佛就是微观世界的建筑师,他们所打印出来的人工生物卵巢,就是我手里这样一个微米级结构的小方块,在里面住着等待被唤醒的卵泡。科学家们还会给他们注入各种营养元素,让它按照女性的需求生长和发育。

  先进院研究员 张键:这样微米级的空间,房子的柱子就不能太粗,我们要DIY一个打印机,能够把柱子做成这样的精度,让这个原始卵泡能够发育。

  跨学科融合的生物技术带来的想象力不仅停留在再造人的器官和组织,未来,科学家们还将从最小的DNA开始,合成生命。

  先进院副研究员 李楠:我们当然是希望在比较远景的未来,合成生物学可以把生命体中不同的基因,各种蛋白,能把它们全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进行模块化,这样我们就形成了巨大的合成生物学元件库,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抽取不同的元件进行组装,然后改造甚至创建一个新的生命体。

  研究所正在筹备建设自动化的合成生物大科学装置,加速人类基因读写的速度,未来,合成生物将有望诞生在这里。

  合成生物学,无疑是颠覆性的生物科技,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之后的又一次生物技术革命。科学家的梦想是,像组装机器一样组配生命。

  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

  央视《新闻直播间》记者走进先进院,采访了3D打印人工卵巢、合成生物学成果,并于12月29日以年终特别节目形式播出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