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晶报》:“下个30年将是 粤港澳大湾区 科学发展高速期”

时间:2017-11-28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展台吸引市民关注。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与记者面对面交流。

  晶报记者 王子键/文 刘宁宁/图

  中科院将和深圳

  共建大学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表示,下一个30年,将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发展的高速时期,“深圳产业结构非常发达,高新技术方面有华为、腾讯等企业,深圳也在积极建设自己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力争与世界接轨。但是我认为,深圳除了产业,也要积极布局前瞻性技术,尽快建立以科学为桥墩、以技术为桥面的创新弧带。”

  他透露,为了支撑向源头挺进,中国科学院将和深圳市合作建设研究型大学,与传统大学不一样,每一个研究院都要跟产业、世界先进科学接轨。“除了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我们现在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会加大力度,一个是解决现在医疗行业补课式的需要,另外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人工智能。包括新材料领域: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这么大,但芯片材料主要依赖进口,我们要努力做国产芯片。”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表示,该研究院除了跟深圳共建的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中科创客学院三个创新平台外,在大湾区比如珠海、中山等地也都在积极布局相关平台。

  与北上广港竞争

  应着眼前沿交叉领域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周晖晖研究员表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项目合作,他们正在创办深圳国际脑研究院。“我们希望,尽快能有一个比较肯定的进展,对深港脑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他表示,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在脑疾病方面,都有开展合作。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中心主任刘陈立研究员表示,深圳近几年来非常重视基础平台建设和投入,逐渐形成了粤港澳地区领导型的作用,特别是在合成生物学方面。刘陈立表示,深圳要发展自己的科技产业中心,要与北上广及香港去竞争,应该着眼在这些前沿的交叉的一些领域。“传统领域要追赶,难免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而在新兴学科,当其他城市或其他有基础的研究单位还没醒过神来,我们已经开始布局。而且,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中国跟欧美差距很小,就是两三年的差距,有些领域跟他们并跑,有些领域甚至领跑。在这些前沿新兴的领域进行布局,将能够奠定深圳在粤港澳地区在科技方面的引领。”

  刘陈立还表示,目前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也在积极推动合成生物研究院的设立。据他介绍,粤港澳层面上的合作,主要通过合成生物学协会达成,包括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牵头,市二医院、深圳大学、北京大学、南科大、华大基因都会参与到协会中。“深圳和香港的高校教授已经提出要参与协会,广州部分高校也同样希望加入协会。”刘陈立表示。

  “双创”基因

  对发展很重要

  毕亚雷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接下来的发展,原创性、创新和创业的基因是非常重要的。“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工业研究院,我们谈脑研究、合成生物学,不是单就学术谈学术,而是要解决问题。我们5000多项专利,每一个专利应该都是面向产业需求才形成专利。专利是为了产业化。6个多亿元的设备,现在也通过公共平台方式开放给社会使用。科学家跟社会都同样可以申请使用。”

  他表示,他们给创客学院里的每个团队,都配备学术导师,同时开放请了很多社会投资或者市场、企业大咖做相关社会产业导师。“我们现在的做法,并不是把成果拿出来卖,而是大家一起开拓创新——我们有我们的创新资源,对方有商务资源和需求,我们知道怎么做,他知道怎么用。我们有34个企业联合实验室,你提供你的资源,我提供我的资源,做出来的东西可以共通。”

  有记者提到深港国际创新中心的问题,樊建平表示,深港两地应该加大合作。“合作从来都是强强联手。深圳要保持领先的地位,需要有创新的持续推进。脑科学等新的领域必然要做,深港合作可以从多角度尝试开始。未来的世界是区域性的竞争,双方合作的潜力和前景都非常大。”

  ■相关背景

  去年,深圳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根据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将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国际化、产业化、复合型”领军人才,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深圳校区将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科教融合与协同创新优势,在生命健康、智能工程、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设立学科专业,形成理、工、医等多个门类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开展本科教育,并面向企业高端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创业非学历教育培训。深圳校区计划在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其中本科生1000人;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6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人;最终实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8000-10000人,其中本科生约3000人。

  《晶报》2017年11月20日A03版http://jb.sznews.com/PC/layout/201711/20/colA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