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深圳先进院环绕智能研究成果获Interspeech 2019最佳论文提名

时间:2019-09-23  来源:集成所环绕智能中心 文本大小:【 |  | 】  【打印

  刚刚过去的921日是第26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环绕智能与多模态研究中心的论文“Towards the Speech Feature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Universal Evidence from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Connected Speech of Chinese”(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结构化与非结构化连续语音产出的特征)于近日获得国际语音与交流协会(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年会Interspeech 2019的最佳学生论文提名,同时进行了口头报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王天奇,通讯作者为王岚研究员和燕楠副研究员。 

  Interspeech为语音领域最负盛名的顶级会议,本届会议于916日至19日在奥地利格拉茨举行,共吸引来自世界各国2075名学术界、工业界和商业界人士前来参会。会议收到2180份投稿,其中1855篇参与同行评议,940篇录用,另有13篇经过组委会和审稿人投票表决,获得最佳学生论文的提名。   

  环绕智能中心在本届Interspeech发表的论文聚焦当前热点问题——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检测,该研究基于大脑皮质萎缩导致语言功能缺失的假设,通过提取轻度认知障碍(AD临床前阶段)患者连续语音信号中的语言和声学特征,揭示了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言语产出在疾病早期阶段存在找词困难、语义缺失、语流不畅、结构简化等特征。该研究首次在中文领域发现能够区分早期痴呆和正常老化现象的生物标记物,进一步结合自动语音识别技术,有望实现认知障碍的非侵入性诊断和大规模自动筛查,提示具有疾病前兆的患者及时进行干预,延缓病程进展,从而真正做到从容面对,不再回避Let's talk about dementia: end the stigma)。 

  根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全球平均每3秒钟就会有一名患者被诊断为痴呆,而其中60%70%AD患者。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2050年全球痴呆人数将达1.52亿。时至今日,AD的治疗依然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真正治疗该疾病,因此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研究为全球应对AD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推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转化,同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获得了业界专家的一致认可。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担任Interspeech 2020会议主席的Helen Meng教授对本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该研究很有价值,研究成果非常令人振奋,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研究。来自谢菲尔德大学并担任Speech and Voice Disorder(言语与嗓音变异)分会场的主席Phil GreenHeidi Christensen教授也对本研究给出了积极的反馈:这是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研究者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言语和语言各个维度上的变异进行了揭示,未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将非常有意义。 

  该实验室的另一篇论文“Towards the Speech Features of Early-stage Dementia: Application of the Mandarin Elderly Cognitive Speech Database”(第一作者王天奇,通讯作者王岚研究员、燕楠副研究员)同样得到了Interspeech的录用,并在会议中进行了墙报展示。该论文报告了由深圳先进院环绕智能中心牵头建立,与北京天坛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和罗湖医养融合医院神经内科强强合作,共同搭建的全国首个普通话老年人认知语音数据库。该数据库有望成为世界规模最大、融合多任务语音数据及神经影像数据的多模态数据库,为训练模型,进一步探索大脑皮质萎缩与语言功能变异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墙报展示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诸多学者的关注。来自牛津大学医学院的Bo Wang认为该数据库聚焦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即疾病早期阶段的患者,它相比针对中晚期AD患者的DementiaBank数据库更有意义,因此训练的模型也更适用于早期阶段的筛查。这个数据库正是临床研究人员所期待的,希望早日发布。

  作为语音识别和人机交互领域走在第一梯队的研究团队,环绕智能与多模态研究中心始终将研究方向与健康中国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目前,该团队正在尝试将语音技术与神经科学进行跨学科融合,实现儿童构音障碍、自闭症和抑郁症等疾病辅助诊断,通过AI助力健康中国。 

大会公布最佳学生论文提名

王天奇对研究成果进行口头报告

墙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