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SIAT组织深圳教师开启全新“教育行走”

时间:2022-07-19  来源:文宣办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为提高“科学+”教育联盟(深圳)成员校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实践能力,在中科院广州分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以下简称“深理工”)院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7月15日至16日,由SIAT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科学+”教育联盟秘书处联合主办,综合处文宣办牵头开展的 “‘科学+’教育联盟(深圳)暑期科学教师研修营”活动顺利举行。
  来自“科学+”教育联盟(深圳)学校的十几位科学骨干教师,刚刚结束一学期的工作,就迫不及待地投入了一场学习充电之旅——他们在“教育行走”中“研学研读研教研艺”,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科学课堂的衔接点,为新学年能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探索创新路径、设计课程方案。
 
“科学+”联盟(深圳)暑期科学教师研修营”活动顺利开展

  打造沉浸式、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新样态
  “你们是今年6月‘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升级后的第一个深圳教师参访团。”华南植物园科普旅游部副部长谭如冰欣慰于深圳科学教师的孜孜以求,“普通人看到的是一棵树,但我们希望孩子能在专家指导下,看到一个科学体系。”她期待能将植物园所拥有的自然科学资源,与中小学课程紧密对接,为科学课堂提供有力支撑、充分拓展实践空间。
  为期两天的公益培训中,参训老师在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李靖君、杜群老师的带领下,熟悉“英才计划”工作机制,了解项目式学习方案设计;在华南植物园参观热带雨林、极地、沙漠等特色植被;在深圳先进院走访合成生物实验室、诺奖实验室,与深圳先进院博导李蕾研究员一起探秘脑科学;在钢结构博物馆领略建筑的奇妙,在“水立方”钢结构设计负责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结构工程师顾磊教授《游世界 看建筑 探奥秘》专题讲座中,走遍全球探访优秀建筑结构。
  “这是一次不像培训的培训,开创沉浸式、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新样态。”此次活动相关负责人之一、中科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丁秀娟主任表示,唯有如此,才能激发科学教师更深入地思考、发现和感悟,储备能量在教学中学以致用——就像李蕾期待的那样让学生“看到科学-摸到科学-上手科学”,感受到科学之真、科学之美、科学之趣,为他们播下一粒种、打开一扇窗,未来走得更远。

 教师们前往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进行参观学习

深圳先进院博导李蕾研究员正在进行脑科学演讲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结构工程师顾磊教授以旅游为题解析建筑结构


  助力学校集纳社会资源打造无边课堂
  多位专家深入浅出的分享,激发了参训老师的探究活力,“小植物家”“小建筑师”“植物研学”“教师培养”“创新竞赛”等火花不时迸发,一路的火热讨论,为科学课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最终,作为活动重头戏,“分享&科学”总结会上,十几位科学教师纷纷以小组形式提交并分享了课程设计成果。
  “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明天就开课!”由香山里小学的刘晗、张帆和红岭实验小学易颖三位老师联合设计的“无为科学课堂”,大胆提出将课堂放入植物园,以探究任务清单形式开展科学学习;而宝中实验欧峰贵、蔡晓峰两位老师则提出,结合地理位置、交通拥堵等调研数据,以及结构力学等知识,让孩子们为学校前的拥堵道路“设计一座桥”的实践项目;中科附高杨玉洁、周琦小组结合“双新”改革,融合“生物+化学+地理”三个学科,创新性地建构了以“参观、调研、实验、课题、创新大赛”为全链条的中长期主题式研学体系,直指“高考赋能”。华师宝附彭舒霞、黄云霓小组,推出“小小能源科学家”项目,课程新颖、实践性强、与课堂衔接紧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谁是第一个吃到酸菜的人?”“哪里才能吃到最地道的酸菜?”中科实验刘燕仪、赵瑞两位老师则以“酸菜”为主题,设计出了“乐吃、乐玩、乐学”的学习项目,不仅融入历史、地理教学任务,更强化了社交能力与劳动教育,实现了知识从“土地”到“饭桌”、研究从“酸菜”到“细菌”的专业趋向。

 老师们分享课程设计


  建设科学教师的“学习共同体”
  基础教育科学课堂与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的衔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正如李蕾所提出的思考,“脑科学研究具有趣味性和专业性,但也具有一定的设备平台依赖性,如何与基础教育课本进行衔接,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顾磊也表示,建筑结构设计专业在志愿填报中越来越成为“冷门”,这一现象与对职业的误读、对专业的不了解有关,从小让学生走进科学、了解建筑,从结构力学、建筑美学、人文理念的角度去看待身边的建筑,有利于形成健康、理性的发展观、择业观,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是一个特别团队、特别行走、特别使命、特别收获!”作为“教育行走”项目的倡议者,SIAT 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首席特聘专家刘根平也参加了此次“教育行走”总结会。听取了5个小组的成果汇报后,他提出,就是要让科学教师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到中国科学的高峰,建设科学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带领老师实现专业提升并完成资源导入,真正实现学生教育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老师心中有想法,眼中有学生。
  “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提出反思,知识有其生命力,我们给孩子的是‘惰性知识’,唯有打破‘固定性思维’建立‘成长性思维’,增加知识的‘活性’,才能真正激活知识,继而提升学生素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刘根平表示,教师提升意味着教育提升,体验式的学习可以唤起“想象的浪漫”,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实现“激发兴趣-学习体会-活学活用”的能力升级。他期待,通过“教育行走”启发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据透露,接下来,联盟还将推出PBL专题培训,让更多科学教师在沉浸式、开放式的学习中,提升自我、带动学生,共同成长。

 SIAT 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首席特聘专家刘根平对成果汇报进行点评


  探索中科院、教育部项目的深圳示范
  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研讨深化科学教育有关工作;5月,中科院传播局与教育部教师司签署合作备忘。深圳先进院作为中科院体系五家承接单位之一,入选“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项目,此次“教育行走”项目就是该培训全面实施的前瞻性探索和示范。
  综合处文宣办主任、“科学+”教育联盟秘书处相关负责人丁宁宁介绍,此次“教育行走——‘科学+’教育联盟(深圳)暑期科学教师研修营”活动,在中科院广州分院、深圳先进院、深理工指导下,依托中科院的专家资源和科研科普场所,参训教师近距离感受科学魅力,强化科学实践能力,深层次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本次活动从策划到执行历时两个月,从参观单位的踩点,到每个细节的落实,项目组全体工作人员用严谨的态度和高效的执行力确保了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据悉,“科学+”教育联盟(深圳)于2019年在深圳先进院指导下成立,经过近四年发展,如今已汇聚了中科实验、宝中实验、香山里小学、红岭实验小学、中科附高、华中宝附等我市8家联盟单位。此次,联盟内的六所中小学科学教师参与了活动。
  深理工筹备办主任、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院士表示:“希望通过打造科教融合、高本贯通的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将大学的教育资源‘下沉’,力争做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