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

SIATER说 | 石璕:从职业投资人到创业者的跨界与融合

时间:2022-08-15  来源:文宣办 文本大小:【 |  | 】  【打印

  北京智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璕曾在深圳先进院工作了5年,之后在上海复星集团从事投资工作6年,从投资经理起步做到了执行总经理。当他在投资岗位上顺风顺水的时候,突然投身创业大潮,担任一家初创科技企业的总经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大胆走出舒适区呢?他的创业之路走得是否顺利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石璕的故事。

  深圳先进院平台给人才提供多元视角

  石璕2008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专业硕士毕业后,就来到深圳先进院工作,在参与完成智能电网专项研究后加入了陈宝权教授领衔的可视计算研究中心团队,致力于研发基于激光雷达点云和多数据融合的大规模城市级三维重建系统。

  石璕回忆道:“不论是发学术论文,还是做产业转化,追求卓越已经是我们中心的习惯,陈教授永远是以对标全球最高水准来要求我们团队成员的。我记得当时中心有国内第一台车载激光雷达扫描车,中交宇科公司承接了拉萨到那曲的测绘工作,因为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所以希望我们用最新的技术来替代耗时且危险的传统测绘。这种需求行业并无先例,高原缺氧且道路崎岖下作业不单对人员健康是巨大挑战,一些关键设备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故障,困难重重。是放弃还是勇于进取,我们选择了后者,尽管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但也正是在克服困难中大幅缩短了我们的学习曲线,开创了行业先例,也自然树立了行业口碑。诸如此类事情还有很多,我逐渐明白了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要想快速成长,就要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

  在深圳先进院工作的几年,石璕不仅受益于严格的科研及工程训练,而且得益于深圳先进院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研究都有机会了解,为他日后从事投资工作打开了科技前沿的视野。

  “我离开先进院后,加入复星从事投资工作,这个时候我回头看先进院这段经历,才知道自己在四周都是科技大咖的先进院工作数年是多么幸运,先进院的科研布局非常超前且精准,这个环境给人才提供了多元视角。”石璕生动地描述着自己的收获,“可能在院里的院友们并不知道,其实他们今天所从事的研究,很可能未来若干年就会成为产业的主流技术,我在先进院亲眼见证了这样的过程。记得一次跟研究光伏新材料的同事闲聊,我对光伏研究现状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于是很早我就意识到‘平价上网’时代不会太久远,带着这样的认知使得我在2018年光伏补贴退坡市场恐慌的时候敢于重仓某新能源龙头,获得了十倍的收益。此外,十多年以前先进院同事研究的机器视觉、机器人、大数据等,当时还是处于很前沿的研究,现在也成为产业上的一个个‘爆款’。因此,我想对先进院想创业的院友说,如果觉得自己现在的研究还有点‘曲高和寡’,请不必担心,我们可能只是比行业提早布局了几年,这正是构建核心壁垒的机会期,只要保持耐心和定力,拥有开放的心态积极融入产业中,相信属于您的风口一定会到来,”石璕说。

  以科技力量帮助企业找到成长路上“第二曲线”

  石璕自2014年8月加入复星深圳团队,从投资经理做起最后做到执行总经理。6年里,他一路进步,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曾经获评集团“优秀员工”、“企业价值贡献奖”、“伯乐奖”等荣誉。

  在投资领域,石璕所在的团队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同时也强调“主动价值创造”。通过深度研究理解行业、企业及资本市场周期,对优秀企业进行战略投资,然后积极协助企业用资本的办法布局“第二曲线”,所投企业涵盖了智能制造、造纸、印刷包装、服装等领域。

  做好投资和做好科研有什么相同点呢?石璕解释道:“好的投资也需要有好的idea,视野和格局要高远,同时也要聚焦能力圈,要有深厚的积淀,所以我们团队经常说一个合格的投资人要同时具备产业深度、行业宽度、全球视野。同时,做好投资也是一个惟真惟实的过程,需要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思维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证明’自己固有的直觉或观点,而是要不断挑战和打破自己已有的见解。就像科学的进步是不断证伪来推动的,投资认知的升级也是不断发现自己认知局限的过程。不管是科研还是投资,应该把追求‘真知’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客观和理性是一切的基础。”

  谈到如何为龙头企业赋能,如何做“主动价值创造”,帮助一家已经在自己熟悉领域取得成功的企业寻找第二成长曲线,石璕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我们的核心抓手是借助科技力量和资本力量,有效赋能的前提是要深刻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商业的本质以及企业的文化基因,要能理解企业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同时又能有敏锐的洞察力,积极识别和捕捉最具成长和变革的力量”。不管是协助所投资的造纸龙头企业在C端(消费端)布局还是助力某印刷包装企业向新型烟草布局,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帮助企业找到了适合自身成长的路,同时也协助企业用资本的方式为新的成长嫁接动能。

  从事投资职业越久,石璕也越能理解投资和实业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投资的本质是将有限的资本配置到优秀团队所运营的优秀商业模式里,在助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完成资本的增值;而实业运营的本质也是将营运资本转化为资产(包括人力资源),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造福社会,从而获得现金流的增值,以此形成飞轮效应。因此,投资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既可以是参股型,也可以是控股型;既可以是新设企业(行业通常叫“绿地投资”),也可以是对成熟企业的转型和改造,而核心在于能否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从“投资别人”到“投资自己”,由投资人转型创业者

  2020年1月,石璕出任北京智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次他是受陈宝权老师邀请,决定离开投资领域变身一位创业者。

  “做投资工作,大部分是财务投资,好比坐‘副驾驶’,更多是在共同上车后帮企业看看路、提示一下风险和机会,但是否按照这样的方向走我们更多会尊重企业家的意见。当我意识到人工智能及机器视觉跟工业制造结合会有巨大的机会,而我过往所学的专业、研究及产业化背景、投资经历,都让我觉得自己下场创业来组织资源也许是实现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如果一定要在智能机器的大赛道上重仓的话,也许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我判断未来十年机器人将带来巨变,有太多的工作需要机器人替代,但需要给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大脑它才能胜任,机器视觉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赛道,机器视觉处于机器人行业的核心位置,”石璕介绍道。 

  对于寻找科技的落地场景,石璕团队仍然秉持了做“难而正确的事”的方法论。“汽车质量关乎生命安全,因此生产过程最为严谨、质量控制也最为严苛,存在着较高的准入壁垒,目前在汽车总装车间很多视觉产品还被国外产品垄断。这是难的事。”,石璕谈到,“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汽车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需要进口或者合资,国产车竞争力较弱,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这一现象正在改变。我们相信未来中国汽车走向全球已是大势所趋,竞争力提升的背后也必然带来汽车工业的整体实力的提升,同时也意味着未来产能的增加。应用于汽车生产领域的机器视觉产品具备较高的壁垒,是典型的长坡厚雪,也是最迫切实现国产替代的领域。尽管机器视觉公司林林总总,但机器视觉产品领域的‘茅台’很可能就来自于汽车行业应用场景,这是对的事。”于是,在创业初期,智机科技选择了汽车总装环节的胶型检测作为突破口。而在产品导入期,他们也首先在日产、丰田等标杆客户上实现了突破,然后再向长安、吉利、广汽等主机厂进一步扩大销售。

  石璕透露:“智机科技主要聚焦汽车总装环节的机器人视觉应用,这是一个3D视觉的“富矿区”。汽车玻璃、车门、动力电池连接处需要胶体密封,而胶型是流体凝结的,形状复杂多样,包括高端进口检测设备也容易出现大量的误检,而智机科技采用独创的基于点云的深度学习算法,将检测的准确度提升了数十倍,获得了包含丰田、日产、长安等行业领导者的认可。此外,智机科技为汽车总装自动化研发的机器人车门装配视觉引导系统,也是国内第一家汽车总装复杂装配领域的应用突破,综合应用了近年来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的最先进技术,包括点云实时配准、高精度标定、深度学习特征匹配等硬核科技。”

  关于公司经营策略,智机科技同样选择走一条稳健经营、步步为赢的道路,避免了很多创业者常走的“烧钱”模式,智机科技依靠内生增长就可实现盈利。“不同的商业模式有它自身的特点,工业品不同于互联网等平台型产品,就需要匠心打磨,不顾质量的增长常常会欲速则不达,往往慢就是快,敢为人后反而能后发先至。我们只需要潜心打造几款拳头产品,企业基本上就具备上市的条件了,这些产品我们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规划,而通过这两年的积累我们又具备了成功开发高端视觉产品的经验和资源,后面只是一步步实现而已。可以说我们已经跨越了从0到1的鸿沟,正在走向从1到N的快车道,相信后面我们会越走越快。我们的支点已经打造好了,现在正是加杠杆的时候了。” 

  目前,智机科技已经获得了中科创星战略投资,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华南机器视觉联盟理事单位,正在阔步向前快速成长。正如智机愿景——“让千万机器带上眼睛,重构机器的视觉大脑和群体智能,引领机器人智能革命”,我们相信在机器智能化时代一定会有智机科技的一席之地。

  虽然从职业投资人到创业者似乎经历了跨界,但石璕看来二者恰恰是一种融合,经营实业可以更好的理解商业模式并加深产业认知,而投资则有助于打开视野更灵活的进行资产配置,而最重要的还在于持续的成长。 

  人物简介

  石璕:北京智机科技有限公司CEO,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师从李泽湘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5年工程师研发及产业化经历;复星集团6年产业投资经历,任职期间负责或参与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超30亿元,多次获得复星集团优秀员工、企业价值贡献奖、伯乐奖等荣誉。

石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