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文化

SIATER说 | 林慧:成功产业化的秘诀是实事求是

时间:2022-01-04  来源:文宣办 文本大小:【 |  | 】  【打印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处副处长、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研究员林慧博士接受小钜专访,他回顾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的经历,感激地说:“我曾在深圳先进院工作11年,2020年底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工作,在深圳先进院里从事的科研工作,对我现在做科研管理工作有很大帮助,包括勇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前瞻性的科研布局思路以及团队作战、学科交叉的工作方法。”

  致力于光谱技术的研发

  林慧的求学之路一帆风顺,2000年到2009年,在清华大学本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对林慧影响至深的是四个字:行胜于言。这四个字也影响到他做科学研究的风格,那就是一定要做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能够造福普通百姓的高科技产品,而不是单纯追求发表几篇学术论文。

  2009年2月,林慧入职深圳先进院集成所精密工程中心工作,在这里他从光谱仪器核心器件——衍射光栅切入,进而研发仪器整机和应用方案。经过努力,他的团队研发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已经在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推广应用;药物质量在线监控系统已在三九皮炎平生产线顺利运行。

  “光谱仪器不仅可以用于食品检测,还能用于建筑安全检测,”林慧介绍道,“建筑幕墙使用时间长了,材料就会老化进而影响结构安全,那么如何检测到肉眼看不出来的材料老化呢?光谱仪器可以发挥视觉技术所达不到的效果,2020年我们团队跟建筑检测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在建筑材料的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林慧喜欢倾听产业界的声音,向各类型企业取经学习,横向合作做得有声有色,在深圳先进院承接的横向项目到款率达到100%,获得合作企业的信赖和认可。

  体验学科交叉的魅力

  林慧对深圳先进院团队作战、学科交叉的作风印象极为深刻,也是他受益最大之处。“我曾工作的团队——深圳先进院集成所精密工程中心,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精诚团结的团队,何凯博士是领头羊,他牵头承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合成生物学自动化铸造平台关键技术研发”。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既需要自动化整体设计布局,又需要核心设备研发,还需要将生物学方法用可编程的语言描述,因此需要跨学科团队作战。我负责研发其中一台光学检测仪器,自动化团队负责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与串联,合成所的团队负责合成生物的实验方法和工程设计,通过不同的技术团队密切合作,我们才能承接这样一项重大科研任务。”

  他表示,如果没有学科交叉和团队作战,那每个科研人员只能停留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内,无法有更大的新的突破,而学科交叉则可以打开新天地,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拓展研究边界,提供更大的舞台。

  做好产业化的推进工作

  2020年12月,拥有丰富的一线科研工作经验的林慧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科研处副处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林慧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科研,主要是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学结合学科发展,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强化产学研创新体系,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金融和物流等前沿科研领域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他表示,在深圳先进院学习到很多的工作经验,可以在新的工作岗位做出积极实践和探索。比如,深圳先进院鼓励在竞争性环境下攻坚克难,抓住机遇去争取承接各种项目;深圳先进院对科研布局超前,十多年前布局的机器人、生物医学工程早已是产业热点,合成生物、脑科学等也发展迅猛;深圳先进院鼓励团队作战和学科交叉,鼓励横向合作,推动成果产业化。这些都可以为他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林慧介绍道,“成果产业化需要结合不同企业的特点,找到不同的合作模式,像华为这样的大型企业有很强的技术团队,有能力做好与高校的技术对接工作,那么合作模式最好是成立联合实验室,在技术、团队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比如,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罗智泉教授的带领下,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未来网络系统优化创新实验室,挑战大规模通信网络的最优控制问题,首次提出现实网络统计模拟技术构想(SRCON),克服因网络参数调节困难导致的“我国5G基站技术世界领先,但是5G网络性能却无法领先”的难题。成果已支撑多个运营商5G网络性能大幅提升。因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罗智泉教授于2020年获得华为企业内部最高奖——2020年创新与技术突破奖。另一方面,对于跟中小企业的科研合作,一定要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团队实力和科研能力,合作之前要界定好交付的具体内容,科研人员一定要做符合自身能力、符合双方约定的事情,这样才能推进产业化工作顺利进行。”

  林慧表示,不论在深圳先进院,还是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己都是在做科研相关的工作,那么最希望的是把优秀的科研成果顺利推向产业化,更好地服务社会,其中的秘诀就是“实事求是”。把产业需求要提炼清楚,围绕需求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根据企业特点找到恰当的合作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一定局限在自己最擅长的技术领域,还要积极借鉴和集成他人的科研成果,从而能够系统性地解决行业痛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科学研究为产业服务的目的。

  人物简介

  林慧,工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处副处长、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研究员,曾为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2009年2月,入职深圳先进院,2014年7月被认定为深圳市后备级领军人才。2020年12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研处副处长。要研究领域为微纳光学制造与传感技术,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备。主持承担国家、省、市项目及横向委托项目16项,累计经费超过1000万元;发表SCI/EI论文22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

 

林慧博士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