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动态

表彰 | 三位青年科学家获2024年度SIAT院长奖、科技奖

时间:2025-02-17  来源:教育处 文本大小:【 |  | 】  【打印

过去一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蓬勃发展、硕果累累,荣获多项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人才始终是深圳先进院创新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源泉,聚焦主责主业、勇担创新重任,SIATer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在2024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上,有3位青年科学家荣获院长奖、学术成果奖、创新突破奖。这些奖项旨在表彰取得重大科研进展,具有创新突破成果的个人或团队。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的科研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一起来看看吧!


01SIAT院长奖获得者——胡政

“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的突破,让我更加相信未来科学的突破往往在学科交叉的边界”。


SIAT院长奖:旨在表彰产出重大成果的研究集体或个人,鼓励科研人员持续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目标,在各自的科研领域乘风破浪代表深圳先进院最高荣誉。




多克隆至单克隆转变的肿瘤起源新模式


2024年10月30日,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胡政、中山大学贺雄雷和何真团队在Nature上在线发表题为“Polyclonal-to-monoclonal transition in colorectal precancerous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肿瘤从多克隆向单克隆转变的早期演化新模式,并解析了肿瘤多克隆起源的细胞间通讯与互作机制。这一发现不仅为肿瘤的早期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同时也为癌症的精准早期筛查和干预提出了新的思路。

获奖感言:我们通过将合成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紧密结合,利用合成DNA条形码技术解答了肿瘤起源这一重要的医学基础问题。成功发现的肿瘤多克隆起源新模式不仅有望改写了人们对肿瘤发生机制的传统认知,还为精准医学中的肿瘤早筛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突破,我深刻体会到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其与进化生物学的结合让我们得以从动态和整体的角度重新审视肿瘤的发生过程与机制。这种多维度的视角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也让我更加相信未来科学的突破往往在学科交叉的边界。希望2025年我们团队继续向科学未知进发,揭示生命演化的核心原理,为医学和未来生物技术发展提供新思想和新动力。


02SIAT学术成果奖获得者——朱英杰

“征途漫漫,道阻且长砥砺前行,科技报国”


SIAT学术成果奖:旨在授予依托深圳先进院完成的原创性、引领性的、本年度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成果。



外侧隔核脑区奖赏信息处理的细胞和环路机制

2024年7月2日,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朱英杰团队在Neuron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ellular and circuit architecture of the lateral septum for reward processing”的研究论文。论文详细描述了外侧隔核脑区(LS)的单细胞转录图谱及其主要神经元类型的空间分布,并发现集中在腹侧亚区的雌激素1型受体阳性神经元(LSEsr1)通过激活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神经元促进奖赏效应且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发挥重要作用。

获奖感言:这次在大脑奖赏机制研究领域实现突破,是我们始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整个团队坚持不懈钻研的结果,将为药物成瘾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全新的方向。这不仅是对团队科研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的强劲动力。

征途漫漫,道阻且长,砥砺前行,科技报国。展望 2025 年,我们将始终坚守初心,在脑科学和脑疾病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不断探索未知的边界,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03创新突破奖——胡战利

“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国产核医学装备的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创新突破奖:授予依托深圳先进院重大项目、重大设施等于本年度产生的标志性、里程碑式成果,或本年度产生的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创新性应用成果。


医学PET成像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2025年1月8日,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胡战利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大模型的低剂量PET图像重建技术,在重建过程中高效提取和整合了基础模型的先验信息,使低剂量PET重建技术在精度和安全上实现了提升。研究成果以“Prompt-Agent-Driven Integration of Foundation Model Priors for Low-Count PET Reconstruction”为题发表在医学成像领域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上。提出方法创新性地利用大模型技术来辅助低剂量PET图像重建,为低剂量PET成像技术提供了全新思路。

获奖感言:一直以来,我们与医疗器械领域龙头企业、三甲医院进行产研医三方合作,始终立足于解决PET成像技术与医学临床中的实际问题。2025年,我们将继续聚焦在PET校正、重建及其临床应用,以实现更高精度、更低剂量、更快PET成像为目标,也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国产核医学装备的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