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于2006年2月共同建立,实行理事会管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瞄准国际一流工研院,致力于建设与国际学术接轨、与粤港澳大湾区业接轨的新型科研机构,定位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建立,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行理事会制度,由中科院和深圳市政府各委派3人组成,实行双组长制,其主要职责是确定年度建设计划。
超声分子成像是利用靶向微泡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过表达的分子标志物特异性结合以实现其超声成像检测的新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超声造影成像信号的单色性,传统超声分...
文章聚焦工程菌株的高通量质谱筛选方法(1秒/样品),从微生物培养体系、自动化样品制备、高通量质谱仪器、菌株开发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关键挑战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该工作首先通过电催化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高纯乙酸,再以乙酸及乙酸盐为碳源经生物发酵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等长碳链分子。
该研究揭示了视觉意识涌现过程中全脑尺度的神经信号变化特征,指出了主导不同意识状态转换的关键脑区以及脑电信号中的关键特征,从而大大增进了我们对意识形成的神经机制的理解。
河口碳收支作为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和近岸海域酸化、缺氧等生态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因此,研究河口水体碳循环可同时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求,具备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
本研究揭示了一个近岸海域水体酸化的重点区域,同时从富营养化的角度分析了人类活动与海洋酸化存在的必然联系,为近岸海域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与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策略。